ProWritingAid太贵?这款AI提示词插件,才是中文创作者的平价替代神器
November 10, 2025 · xiaoxin.gao
深夜,灵感像中了彩票一样在脑海炸开——我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弹起,光速打开文档,准备把盘踞脑海三年的玄幻巨作《现实的记忆代价》狠狠付诸笔端。小说的核心设定既大胆又残酷:记忆能够塑造现实,但每一次操控记忆都会付出惨痛代价。 主角要像走钢丝一样在修复被记忆扭曲的现实与承担代价之间找到平衡,否则就会被虚无吞噬。 构思宏大,但落笔的瞬间我卡壳了:就像手握藏宝图却找不到铲子。急需一个得力助手——我邪魅一笑,想起了业界传说:ProWritingAid,是时候请“专业大佬”出场了! ……结果,现实给了我一套组合拳,拳拳到肉。 😫 ProWritingAid:我与“专业工具”的爱恨情仇(主要是恨) 痛点一:访问门槛?不,是跨栏大赛! 我行云流水地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回车——迎接我的不是写作平台,而是熟悉的错误页面。好家伙,想用这工具,还得先学会“科学上网”? 本以为能打开 Word,结果要我先配置服务器。创作热情就像被泼了冷水的灶台,呲一声灭了。 痛点二:中文作者的“孤儿”体验 历经千辛万苦(主要是在各种代理软件间反复横跳),我终于进去了!界面全英文,我理解国际化。但我把中文段落贴进去后,得到的是一堆语句不通、用词诡异的润色建议——它把我冷峻的文风改成了“克苏鲁式”不可名状的混乱。那一刻我悟了:我付费订阅的,是一个根本不为中文母语创作者服务的工具。 痛点三(致命一击):它只在终点线等你,却不陪你跑步 最破防的是它的核心定位——ProWritingAid 擅长校对而不擅长“从无到有”。即便我克服访问与语言障碍,它也只能在我写好文字后,用红笔圈出语法与风格问题。但我最大的问题不是修改现成句子,而是面对空白文档时的无助:它无法帮我构建世界观、塑造角色或设计主线。 我需要的,是: 一个逻辑自洽的“记忆塑现实”世界观; 一个在力量与代价间反复挣扎、有血有肉的主角; 一条悬念迭起、平衡“记忆修正”与“现实反噬”的主线; 当剧情卡住时,一个能救我狗命的灵感外挂。 而 ProWritingAid 在“从 0 到 1”上无能为力。失望像深夜的寒意,包裹着我:难道中文创作者的宿命就是这样吗? 🚀 救星空降!Nowprompt:我的 24 小时在线“创作搭子” 就在我准备合上电脑拥抱绝望时,想起一位网文大神朋友曾安利过 Nowprompt(提示词库)。我立马试用——结果证明,这是我创作路上的翻盘工具。重要说明:我是完全免费试用就完成了这部小说的世界观与初稿构建,实际上没有花钱。(当然,如果你想把提示词个性化调整,可以一次性买断某些提示词并把提示词指令下载下来离线使用——无订阅套路,按需买断即可。) Nowprompt 是一个免费、轻巧的浏览器插件(也有网页版),无需科学上网,点开即用。安装后,一个内置 300+ 提示词模板的“创作军火库” 就出现在我眼前。更妙的是:Nowprompt 并不强行替代你喜欢的 AI;它是把**“提示词”直接塞进你常用的 AI 聊天窗口**(比如 ChatGPT、Kimi、豆包等),让任何 AI 聊天都能立刻变成你专属的“创作外挂”。 实战开始!三步把“脑洞”变成“史诗” 第一步:【玄幻小说世界观生成器】——让世界从零诞生 我颤抖着点开,也就填了几个关键词、选了风格,点“免费生成”。几秒后,一个名为「忆墟界」的完整世界观砸在我脸上:记忆即现实、操控必付代价、各方势力盘踞……细节多到能直接开写。效率比我自个儿冥思苦想快一万倍。 第二步:【小说金手指创意生成】——注入故事的灵魂 有了舞台,还得有道具。我用此工具输入世界观与主角特质,选择能力倾向,工具给出了三套高契合的“金手指”方案: 记忆回响·残响共鸣体(被动触发,代价是忘掉自己的记忆) 逆忆之瞳·视界重构者(视觉系能力,代价是失去视觉记忆) 空容器法则·负熵承载者(规则级能力,代价是自我消亡) 每套方案都自带使用限制与成长路径,既符合“代价”主题,又富叙事张力。 第三步:【小说主线剧情架构师】——绘制冒险航图 我把世界观、金手指和主角人设喂进去,一份结构完整、跌宕起伏的五卷大纲瞬间生成,从“失落的序章”到“代价与永恒”,每卷的核心冲突、关键转折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小时前,这部小说还只是个标题;一小时后,它已经拥有完整设定与可写大纲。 🛠️ 你的全能创作军火库(点击即用!) Nowprompt 的强大不仅体现在开局;它覆盖了创作全流程,从设定到章节再到包装推广,几乎一应俱全:
read moreQuillBot平替神器?我用这个AI提示词工具,搞定整个毕业论文!
November 10, 2025 · xiaoxin.gao
我是山东协和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大四学长,刚经历完毕业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校园垃圾分类系统研究》的洗礼。和你们一样,我也曾被"YOLOv5-s"、“mAP@ 0.5"这些术语的表述折磨得死去活来。在试错了各种工具后,我决定把这段从"痛苦"到"真香"的经历写下来,希望能帮你们在论文季少走弯路,找到真正好用的 QuillBot平替。 ❌ 我与QuillBot的"分手"现场:三记破防拳 在室友的安利下,我满怀希望地打开了鼎鼎大名的QuillBot,结果体验过程堪称"破防三连击”。如果你也在寻找免费的QuillBot替代品,我的经历或许能让你省下大量时间。 👊 第一击:网络门槛高,开局就劝退 🌐 打开官网第一步就卡住了——必须科学上网。对于争分夺秒赶论文的我来说,这个"前置任务"实在太劝退了。 👊 第二击:免费版?不如叫"体验版" 😅 好不容易连上,我兴冲冲地贴进一段200多字的段落,结果直接被提示 “字数不得超过125字” 。更扎心的是,所有实用的改写模式全都上了 “Premium"黄金锁。免费用户,真的不配拥有好的体验。 👊 第三击:想付费?门都没有! 💸 我一咬牙,心想付费就付费吧!结果看到每月8.33美元(年费近700元) 的价格,学生党真的肉疼。而最致命的一击是支付方式——只支持国际信用卡或PayPal。得,这最后一扇门也对我关上了。 总结一下: 网络不稳 + 功能阉割 + 付费无门 = 彻底劝退。那个晚上,我关掉网页,内心是崩溃的:难道就没有一个为我们中国学生量身打造的论文写作工具吗?
read more低成本写网文:用 Nowprompt 提示词 + AI Chat 产出《小城骑手》开篇三章与 50 章大纲
November 10, 2025 · xiaoxin.gao
本文以实战为导向,带你用 Nowprompt 插件的提示词库 + AI Chat,从「创意发想」到「50 章大纲」再到「开篇三章成稿」,最后给出创作节奏与 SEO 发布建议。目标是让你零成本、可复制地产出网文内容并被搜索引擎收录。 第一部分:前期构思(工具、创意方案、世界观、人物) 本节目标:把作品的世界观、核心创意与人物关系打磨清楚,这样后续用提示词产出的章节与大纲才能“有血有肉”。 1. 工具:网文小说大纲生成器 2. 输入示例(可复制到 Nowprompt) 【核心创意】: 一位小镇青年通过自研开源算法优化配送路径,意外挑战了资本垄断的外卖平台系统,却在数据风暴中与平台女风控官从对抗走向理解,在理性与温度之间重构都市情感的边界。 【作品类型】:都市 【创作风格】:现实 3. 生成创意方案: (世界观、力量体系、社会结构、情节大纲、人物设定) 作品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小城骑手:我用开源算法吊打外卖平台》 题材类型:都市 核心创意:一位小镇青年通过自研开源算法优化配送路径,意外挑战了资本垄断的外卖平台系统,却在数据风暴中与平台女风控官从对抗走向理解,在理性与温度之间重构都市情感的边界。 世界观设定 世界背景 近未来中国都市社会,科技高度渗透日常生活,平台经济深度绑定城市运行节奏。外卖、快递、即时配送已成为现代人“时间自由”的象征,而背后是由少数几家超级平台掌控的算法帝国。这些平台以“效率至上”为信条,用精密的数据模型调度千万骑手,构建起一座无形却牢不可破的数字围城。 故事发生于双线空间: 南方小镇“清潭镇”:主角陈默的故乡,生活节奏缓慢,人际关系紧密,尚未被大型平台完全渗透。镇上仅有一家本地餐饮联盟依靠人工派单维持运营,成为算法盲区中的“低效绿洲”。 一线城市“云江市”:全国最大外卖平台“速界”的总部所在地,高楼林立、数据奔流,骑手如蚁群般穿梭于楼宇之间。这里的每一单配送都被毫秒级计算,每一个异常行为都逃不过风控系统的凝视。 在这个世界里,算法不只是工具,更是一种权力结构——它决定谁跑得快、谁赚得多、谁被淘汰。而当一个来自边缘地带的开源算法突然切入这一体系,引发的不仅是技术震荡,更是对“效率是否等于正义”的深层拷问。 力量体系 本作无超凡元素,力量体系以“信息控制力”为核心,分为三个层级: 执行层(骑手/用户):依赖系统派单生存,缺乏议价权,个体数据被全面采集,行动受算法支配。代表“被量化的人”。 调度层(区域经理/站长):掌握局部资源调配,但必须服从中央算法指令,仅有有限干预权限。处于夹心层,承受压力传导。 决策层(算法团队/风控中心):操控全局逻辑,定义规则本身。能通过参数调整改变千万人的命运轨迹,却往往脱离现实场景。 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武力或财富,而在于能否改写规则、重塑路径、重新定义“最优解”。 社会结构 速界集团:行业垄断型平台巨头,市值超万亿,拥有国家级别的数据处理能力。其CEO柳承阳信奉“绝对效率”,主张去人性化管理。 开源社区“路标计划”:由程序员、学者和前平台员工组成的松散联盟,致力于打破算法黑箱,推动公共算法治理。是主角后期的重要助力。 骑手自治联盟:各地自发形成的骑手组织,试图争取权益,但在资本压制下长期处于地下状态。 政府监管机构“数监局”:新兴职能部门,正在探索对平台经济的合规化管理,态度摇摆于发展与公平之间。 各方势力在一场由算法引发的连锁反应中逐渐碰撞,形成多方博弈格局。 情节大纲 开篇设计(前3万字关键情节) 清潭镇暴雨夜,餐馆老板之子陈默为帮父亲送最后一单外卖,发现平台推荐路线绕行七公里,耗时远超实际所需。他连夜编写一套基于本地交通习惯的路径优化脚本,将配送时间缩短40%。出于分享初衷,他在GitHub上传代码并命名为“小径”(Pathlet)。 一周后,云江市部分骑手偶然使用该脚本,配送效率显著提升,引发系统异常波动。速界风控系统标记多个账号为“疑似作弊”,强制封禁。事件发酵至社交平台,“小镇青年破解外卖算法”话题登上热搜。 与此同时,速界高级风控官沈知遥奉命调查漏洞源头。她冷静缜密,坚信一切异常皆可归因于数据偏差。她调取陈默IP地址,锁定清潭镇,决定亲自前往查证。 开篇结尾:陈默在镇口修车铺调试新版本时,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沈知遥走下车,目光锐利:“你是Pathlet的作者?” 主线发展(30万字前主要情节推进) 陈默拒绝交出源码,认为自己的算法只是还原了“人该走的路”。沈知遥暗中观察其运作逻辑,发现其依赖的是“经验权重”而非冷冰冰的距离函数,竟能在复杂老城区实现更高送达率。 沈知遥未上报结果,反而匿名将算法提交至内部创新赛,引发高层关注。项目被包装为“AI人文模块”试点,悄然上线测试区。 骑手群体开始自发传播“小径插件”,部分站点配送准时率飙升,但也导致原有激励机制失衡,引发站长抗议。 速界安全部门启动反制程序,向使用非官方客户端的骑手推送故障、降权甚至永久拉黑。多名骑手失业,舆论反弹。 陈默不堪重负,公开宣布停止维护项目。沈知遥此时已调任算法伦理组,秘密联系陈默,提议共同开发“可解释性路径模型”,让系统既能高效运转,也能理解“为什么绕路去接孩子放学”。 两人在云江租下老旧写字楼一角,组建三人小团队,启动“路标计划”公测版。初期遭遇重重阻碍:服务器被攻击、资金链断裂、媒体污名化为“反科技团伙”。 关键转折:一名老年骑手因系统误判疲劳驾驶被停单,绝望中轻生未遂。视频曝光后,公众情绪爆发,“我们不是数据点”成为街头标语。 高潮设计(核心冲突和重大转折) 速界决定推出“终极优化版”算法Soul-X,宣称可通过生物识别+心理预测实现“零延迟调度”。该系统拟全面取代人工判断,彻底清除“低效变量”,包括所有使用过Pathlet的骑手。 陈默与沈知遥意识到,这不是技术升级,而是对人性选择权的剥夺。他们联合开源社区,在全球同步发布“反驯化协议”——一种可嵌入任何配送APP的轻量级插件,允许骑手自主选择是否接受某类订单,并记录每一次“偏离最优路径”的原因,形成“情感轨迹数据库”。 72小时内,全国超12万骑手激活协议,生成百万条带有温度标签的路径数据。这些数据反向训练出一个全新的辅助模型:“共情导航”。 最终对决发生在速界年度战略发布会现场。当CEO柳承阳宣布Soul-X正式上线时,大屏幕突然切换画面——一位母亲骑手讲述她如何绕路给住院女儿送饭,而系统不仅没有惩罚她,反而自动调整了后续派单密度。 全场寂静。直播观看人数突破八千万。 结局构想(故事收尾方向) Soul-X项目暂停,速界成立“人机协同实验室”,由沈知遥担任首席顾问,陈默以独立开发者身份参与标准制定。Pathlet被纳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参考架构。 一年后,清潭镇迎来首个“柔性配送示范区”,骑手可自定义服务模式,老人、学生优先派单,雨天自动延长时限。陈默回到家乡,在母校开设“算法与生活”选修课。 沈知遥来到镇上参加开通仪式,两人并肩走在石板路上。她问:“如果有一天,又有人想用更‘高效’的方式取代这一切呢?” 他答:“那就再写一段代码,告诉他们——有些路,走得慢一点,才算是回家。” 镜头拉远,夕阳下,一条蜿蜒小径通向炊烟袅袅的小镇深处。 人物设定 主角档案 姓名:陈默 年龄:24岁 背景:清潭镇土生土长,父母经营一家老字号面馆。高考考入省城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拒绝大厂offer,返乡协助家庭生意。自学AI与路径规划,在实践中总结出“生活化算法”理念。 性格:外表沉默寡言,内心炽热坚定;厌恶虚伪规则,但尊重真实秩序;有极强共情力,擅长从日常细节中提炼规律。 能力:算法建模、逆向分析、底层代码优化;非典型极客,编程风格极具人文直觉。 成长线:从“只想帮父亲少走冤枉路”的个体行动者,成长为推动技术向善的公共倡议者;完成从小镇青年到数字时代“守路人”的蜕变。 重要配角 沈知遥(女,29岁) 速界原高级风控官,MIT数据科学博士,曾设计多套核心反欺诈模型。理性至上主义者,相信“数据不会说谎”。在调查Pathlet过程中,首次遭遇无法用概率解释的行为模式——比如骑手宁愿少赚也要绕路送药给独居老人。内心动摇,逐步质疑自己构建的“完美系统”。最终背叛原有阵营,成为技术伦理的倡导者。与陈默关系由对抗→试探→共鸣→并肩作战,情感发展含蓄克制,止步于默契与懂得。 柳承阳(男,45岁) 速界创始人兼CEO,技术理想主义与资本野心的结合体。早年出身贫寒,靠编程改变命运,坚信“效率即公平”。视Pathlet为对系统权威的挑衅,不惜代价围剿。后期面对社会压力被迫妥协,但仍坚持“人性应被优化而非保留”。典型悲剧式反派,非恶人,却是时代的加速器。 老吴(男,58岁) 清潭镇唯一注册骑手,退伍军人,妻子患癌需长期治疗。因使用Pathlet多接单被封号,险些崩溃。后成为“路标计划”首位志愿者,用亲身经历证明“人性化调度”可行。代表沉默大多数的声音。 人物关系图 [柳承阳] | 控制 / \ 影响 / \ [沈知遥]←→[陈默] | | 理解 引导 | | [老吴] [清潭镇居民] | 支持与期待 陈默与沈知遥:始于对立,成于互补。他是“自下而上的智慧”,她是“自上而下的觉醒”。 沈知遥与柳承阳:师徒亦敌手,代表两种技术哲学的终极对决。 陈默与老吴:个体与群体的连接点,技术落地的真实试金石。 创作建议 节奏把控:前10章聚焦小镇日常与算法诞生过程,用细腻笔触建立情感锚点;第11章起加快叙事频率,引入都市高压环境形成对比。 细节真实:深入调研外卖骑手工作流程、平台奖惩机制、封号申诉路径等,增强代入感。可参考真实案例改编桥段。 情绪张力:避免单纯的技术对抗,突出“人在系统中的尊严”主题。每场冲突背后都应有一个具体的人、一段具体的痛。 商业化平衡:保留“草根逆袭”“高冷女主沦陷”等爽点元素,但以更高级的方式呈现——如女主并非爱上男主,而是终于“看见”了他曾坚持的世界。 延展潜力:结局留白适度,便于续作展开。例如后续可探讨“教育算法”“医疗分诊系统”等领域的人机博弈,打造“数字边界”系列IP。 4. 小结(写给读者的话) 现在你已经有了完整的世界观与人物基础。这一块越扎实,后续用提示词生成的章节/大纲就越容易“自然生长”。 下一步:把这个创意喂给 Nowprompt 的大纲提示词,生成 50 章骨架 —— 我们在下一节详细展开。
read moreHow to Build a Hugo Blog on GitHub Pages
November 1, 2023 · Sarah Helmbrecht
I built the first version of this website several months ago using Hugo and GitHub pages. I recently started from scratch so that I could change the theme and fix some mistakes that I made the first time around. In this article, I will share what I have learned.
read more